欢迎来到重庆龙台山陵园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 殡葬文化 - 新中国第一部《殡葬管理》教材的诞生,多吉才让部长任编审委员会主任

新中国第一部《殡葬管理》教材的诞生,多吉才让部长任编审委员会主任

来源:殡葬文化 / 时间: 2021-10-26

新中国第一部《殡葬管理》教材的诞生,多吉才让部长任编审委员会主任,11所民政院校参战撰稿,殡葬史章节有王夫子教授执笔,主编是谁?

 

1994年,是中国殡葬专业教育的孕育之年,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经过层层报批审核通过,1995年,济南、长沙等地的民政学校(中专)开始招生。1995年9月19日,济南民政学校殡葬专业班开学典礼正式举行,“中国殡葬专业教育实现零的突破”,49名来自各地的殡葬学子,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在雄伟高昂的国际歌声中结束。两个月后,湖南长沙民政学院“殡葬专业”班的开学典礼也如期举行,当时主管殡葬事务的民政部老专家樊璧田先生还应邀参加了开班典礼。

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民政部主审的殡葬教材

在殡葬专业教育诞生的同时,国家民政部也在考虑专业教材的问题。当时,民政部为了强化各类人才的预测、培训及开发,决定集全国之力,编写一套民政业务培训教材,殡葬管理也列入其中之一。民政部部长多杰才让任该教材的编审委员会主任,李舒珊司长任《殡葬管理》教材的主审。经过严格审查选拔,率先调研论证“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的济南民政学校副校长孙树仁、殡葬改革工作一直领先全国的山东省民政厅厅长王彦善被确认为教材主编。全国11所民政院校教学骨干、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等参加了教材的编写。

教材的编撰分工是,孙树仁教授通揽全局并撰写第一、三、五章,长沙民政学院王夫子教授撰写第二章殡葬史部分;殡葬宣传、殡葬教育章节由鲍元撰稿;设施部分由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诸位专家承担。其他章节不再详述。

笔者作为“殡葬宣传”、“殡葬教育”章节的撰稿人,从接受任务到完成交稿的半年时间内,几乎阅读了不下百本的相关书籍,与各级领导、专家、馆长、主任座谈交流不下50人次。尽管书稿定稿也就不到万字,但初稿写了足有3万字。至今查阅不少新编教材涉及“殡葬宣传”“殡葬教育”内容时,还可清晰看到参考借鉴该教材的影子。

25年弹指一挥间,虽然该书只是一本薄薄的蓝皮教材,但他确是筚路蓝缕的开山之作,是济南民政学校在实现“我国殡葬管理专业教育实现零的突破”之后,再次奉献出的“中国殡葬专业”教材零的突破。

附:殡葬宣传

一、殡葬宣传的内容与形式

(一)殡葬宣传概述

殡葬宣传是指殡葬管理主管部门和社会,为了加强殡葬管理和推进殡葬改革,借助报刊、电视、电台、书籍等传播媒体,运用新闻、消息、通讯、理论研讨、文艺作品、、影视等形式,对殡葬管理和殡葬改革所进行的信息交流与社会宣传,在过去40多年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实践证明没有滨葬宣传,殡葬改革和殡葬管理工作就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参与和支持。因此各级领导和殡葬管理主管部门必须十分重视殡葬宣传工作。

(二)殡葬宣传的内容

殡葬宣传的内容极为丰富,为了加强殡葬管理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宣传工作:一是对殡葬管理、殡葬改革的意义、法规以及重大活动的宣传。内容包括:党和国家有关殡葬管理的法规,地方各级政府的法规及实施办法,重要会议、活动的报道,目的在于提高全国人民对殡葬管理和殡葬改革的认识;二是对各级领导、知名人士和人民群众中,模范遵守殡葬法规和节俭、文明办丧事的事迹进行报道;三是系统宣传全国或一个地区殡葬管理与殡葬改革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四是对个别地区、个别单位或个别人违犯殡葬法规的现象和活动,有选择地予以曝光和揭露;五是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研究、撰写、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有利于我国殡葬事业发展的观点、经验和名人事迹,藉以推进我国殡葬事业的发展。

(三)殡葬宣传的形式

再好的内容总要通过一定的宣传形式表现出来。殡葬宣传的主要形式有:1)按宣传所需要的工具划分有:文字形式,如报刊、杂志、图书等。声像形式,如电视、电影及录像、等:(2)按宣传内容的题材划分有:新闻报道类,如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理论研讨类,如理论研究、著书立说等:文艺作品类,如小说、诗歌、戏剧、影视等;(3)按宣传内容的功能划分,有倡导性的,即肯定、歌颂、赞扬和应提倡的:有禁止性的,即否定、揭露、批评和应禁止的。

(四)殡葬宣传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简单来讲,殡葬宣传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又为内容服务。

(1)内容决定形式。如某一殡仪馆园林化成就突出,用报道,就比文字描述效果好的多。总之根据不同的内容,选用最恰当的宣传方式,是取得最佳宣传效果的前提。

(2)形式为内容服务。作为一名殡葬宣传工作者,平时应练就掌握多种宣传形式的基本功,当你遇到有宣传价值的人或事的时候,你可以根据其人或事的内容,从诸多宣传形式中选取最能表现宣传主体的形式。

(3)同一内容可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如宣传殡葬改革,记者可以用新闻的形式来反映殡葬改革的迫切性、必要性和殡葬改革后发生的巨大变化;艺术工作者则用电影或电视专题片的形式表现殡葬改革的艰难和取得的成就。殡葬宣传机构在组织较大规模的宣传活动中,就应考虑到如何组织有不同特长和爱好的宣传工作者,利用各自的优势和阵地,同奏一曲“交响乐”。

相关产品

返回首页
微信联系
客服
扫码关注
电话咨询
返回顶部